1、人口总数和田地面积
报告称:“栖霞四境多山,河流纷歧。全县人口为三十万,地亩为五千二百一十二顷三十五亩,中水田七十五顷,菜园居十六顷七十亩,桑园占三十八顷八十八亩有奇,旱田五千一百三十七顷二十八亩。”
注:上文中提到的“顷”(跟公顷不是一个概念),是过去常用的土地计量单位,一顷相当于一百亩地。古代在形容大富翁的时候,常会说“家有良田千顷”,而算起来,千顷就是十万亩地,诚然是一笔惊人的财富了。
2、土地所有权
报告称:(栖霞)贫民居多,而富豪一二家所有地亩则占全县三分之一。故该县佃农虽不及自作者(自耕农)多,较之他县则为多数。据建设局调查,自耕农为三万九千六百一十二户,佃农为三千一百三十三户,半自耕农为三千三百一十二户。
注:看到上面“富豪一二家所有地亩则占全县三分之一”这句话,相信很多朋友很快都会想到有名牟氏庄园。牟家是胶东有名的大地主,关于其名下到底有多少土地?民间说法众多。根据《牟氏庄园三百年》(作者:牟日宝)中的说法,牟家盛时共有六万亩田地和十二万亩山岚。而六万亩田地就相当于六百顷,按此计算,接近栖霞县田地总数的八分之一。
当然,栖霞的地主并非仅有牟氏庄园,根据上世纪末版的县志记载,马陵冢、铁口、荆子埠、西三叫等村,亦曾有名下土地阡陌相连的大户。
不过,按照县志中的数据,1936年,栖霞县共有耕地114.3万亩,其中占总人口1.8%的地主拥有土地15万亩,占耕地总数的13.12%。在耕地总数和富豪占地比例两方面,县志记载与1931年的《山东农林报告》都有所出入。
3、主要农作物产量和家畜(禽)存栏量
在粮食方面,报告中称:栖霞县小麦年产量1719.7532万斤,夏玉米259.3288万斤,秋玉米929.0945万斤,花生409.368万斤,甘薯(地瓜)2620.2265万斤,高粱427.5909万斤。
在水果方面,栖霞当时苹果还没有大规模种植,水果以传统的梨、桃、杏、李为主,其中产量最大的是梨,年产114.6835万斤。
蔬菜则以白菜为大宗,年产量232.767万斤,此外,葱年产量90.9845万斤,芸豆年产量9.102万斤。
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,农耕主要依靠畜力,栖霞又多山,因此驴、牛存栏量颇高,其中驴45736头,黄牛10975头,猪47518头,骡5870头,山羊4227头,绵羊440头,鸡23.0509万只。
4、养蚕是特色产业
这份《山东农林报告》对栖霞县的蚕业着墨颇多,认为是一个值得发展的重点。文中称:该县人民性质勤励,饲蚕最盛,柞蚕亦复不少,……查该县家蚕为青州以东新兴蚕区,全县蚕户约一万七千余户,……其茧输入烟台者,岁二三十万斤。
注:上世纪末版的《栖霞县志》对当地蚕业也有专门介绍,与上述内容可以两相印照。
县志说,清末民初,茧绸销往外洋,获利较厚,蚕茧业大发展。唐家泊、大柳家、大杨家等几个较大的蚕茧产区年产茧50余万公斤。1931年,全县年产柞茧72.5万公斤。
后来,因受战争影响,蚕业一度萧条,至建国后重新恢复元气。1956年,全县蚕茧产量回升到55.67万公斤。1978~1980年,全县连续三年总产量在131万公斤以上,居山东省第一位。由此可见,栖霞的蚕业确实曾有一段辉煌的历史。